(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人一方,‘定制’专属你的美白霜。按你的要求,解决问题。”某购物平台上,一名主播这样介绍其销售的“私人定制”化妆品——美白霜。宣称“私人定制”的“特”字号化妆品,在网购平台和一些直播间异常火爆,卖家通过定制化的方案、有针对性的配比以及所谓的惊人效果,让买家“激情”下单。(12月28日《法治日报》)
“私人定制”化妆品看似个性化营销服务,看似满足了消费者的独特需求,给消费者带来了新奇、精准的消费体验,实则隐藏着不少风险和隐患,很容易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也违背了化妆品监管规则,有违规违法之嫌。
网上热销的“私人定制”化妆品多为具有美白、祛斑、染发、烫发、防晒等功效的特殊化妆品。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特殊化妆品必须经药监部门注册后方可生产、进口;企业针对某一种特殊化妆品办理注册时,需要提交的产品配方或者产品全成分、产品执行的标准、产品标签样稿、产品检验报告、产品安全评估资料等都是固定适配的,药监部门审查确认、准予注册的结果也是一个定数。
企业在生产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应按照注册情况保持产品相关参数的稳定,而不能随意变更产品参数。即便商家有某特殊化妆品的注册证,商家面向不同消费者的“私人定制”行为也已改变了产品的相关参数。严格说来,“私人定制”化妆品已经不是注册的产品,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产品检验报告、产品安全评估资料等已经无法代表“私人定制”化妆品,无法将法律效力施加到“私人定制”化妆品上。
另外,有些商家出售的“私人定制”化妆品为普通化妆品,但普通化妆品在上市销售前也需要向药监部门备案,普通化妆品备案的要求和特殊化妆品注册的要求差不多。这也就意味着,出售“私人定制”普通化妆品和出售“私人定制”特殊化妆品的违规逻辑基本相同。
无论商家出售“私人定制”化妆品的成品,还是出售“私人定制”化妆品的半成品、原材料、配方等,均违背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构成生产销售未经注册或备案的化妆品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值得警惕的是,游离于注册许可、备案审查、国家标准以及产品检验、安全评估之外的“私人定制”化妆品,尤其是由消费者购买原料、配方、工具后自制的化妆品,很容易出现配料搭配不合理、操作偏差、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给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带来危害。
“私人定制”化妆品的危害和风险不容小视。电商平台应担负起主体责任,对化妆品商家的产品注册证、备案材料以及其他经营资质严格审核把关,如发现商家以“私人定制”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要求的化妆品,应采取下架商品、断开链接、封限账号等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市场监管、药监等部门应坚持问题导向,对“私人定制”化妆品强化“定制式监管”,对商家出售“私人定制”化妆品行为进行专项治理,该处罚处罚,该责改责改,该曝光曝光,并辅以失信惩戒措施,倒逼商家守住底线,规范营销行为。消费者也应擦亮眼睛,不盲从,不迷信“私人定制”化妆品,尽量选择正规企业、正规品牌的化妆品。(唐山客)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