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元宇宙、2022年的人形机器人、2023年的ChatGPT与苹果MR眼镜,以及时不时上新闻的脑机接口、智能合约……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产业似乎进入了加速时代。
怎样从全局的角度,用一个框架来看这些爆款产品?它们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基于智能科技未来5年的展望,对公司、对个人有何启示?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做深入探讨。
概念繁多,如何理解?我们需要一个认知体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建立的认知体系,是一个四层嵌套关系,最内核是“治理”、外推出去则是“共识”,基于治理与共识则是再外围的技术,包括AI技术(AIGC/ChatGPT)、虚拟现实技术(VR/AR/MR眼镜),最后才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新生态——元宇宙。
元宇宙这个词,是个着眼于未来的词,也就是说,未来基于技术变革所衍生出来的庞大生态圈。从这里就能看出,元宇宙是一定会囊括现实物理世界的——MR眼镜将数字化维度叠加入现实世界、大模型之后的下一层AI技术路径是具身智能(改造现实物理世界)。
如上图所示,这轮智能科技,以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真正实现为总纲。AGI下设“混合平台”与“重构时空”两条技术路径。混合平台即人使用工具,人形机器人与脑机接口是混合平台这一技术路径上的两套工程方案;重构时空则是科技历史上第一次调头向内,针对人的意识,去构建一个新的虚拟时空——元宇宙。
元宇宙的重磅性不比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低,它们均是人类开拓新空间的原始野望,但大航海时代是去开发地球上的新地理空间,元宇宙则是在地球空间开拓见顶后、被迫掉头向内针对人的意识进行空间开拓。某种意义上,这与发射火箭、海底探索类似,均是地球空间开拓的一种极致化呈现。
元宇宙有六大投资版图,包括硬件入口及操作系统(苹果MR眼镜)、后端基建、底层架构、内容与场景、人工智能(ChatGPT)、协同方。
人形机器人如何囊括现实物理世界?
如上图所示,人形机器人会衔接MR眼镜,在新的虚拟时空成型之际,彻底改造现实物理世界——用户通过科技巨头的硬件入口(如苹果MR眼镜)进入虚拟时空。AI会以新生产力与新生产范式,在虚拟时空中生成内容、应用、场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过程需要底层架构、后端基建、协同方。
人的需求、科技自身的需求,使得AI不满足于仅仅在虚拟时空中的作用。AI会以物理装置的模样显示在现实物理世界,接管用户虚拟时空需求之外的其他需求,故人形机器人只是AI显化的一种形态。AI的显化可以呈现为任何分布式垂类硬件,如机器狗、机器马、四足、六足等。
上图左右两部分,连在一起,是在刻画智能科技的技术脉络,以及基于诸多技术所生成的元宇宙生态的上下半场——上半场的元宇宙建设过程、下半场的元宇宙囊括现实物理世界的过程。
元宇宙的成型,是靠本轮智能科技的接力赛式的推进,故元宇宙与各类技术概念(ChatGPT、MR眼镜、人形机器人)非一个逻辑层面,元宇宙是基于技术的衍生生态圈。
我们再聚焦于智能科技的技术本身,这里面有最令人振奋的爆款产品,如2023年的ChatGPT,2022年就开始发酵的人形机器人,2021年就被寄予期望且2023年有望落地的苹果MR眼镜。
这些产品的背后,是美国过去50年科技史上最重磅的几家生态级巨头的终极竞争——微软携OpenAI领衔AIGC,苹果重磅推出MR眼镜作为新一代通用硬件入口,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预计2026年进入家庭C端场景。
智能科技可以细分为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合约等众多方向。
其中人工智能以微软的ChatGPT为代表,预计将引领2023-2024年的大发展;智能硬件包括苹果MR眼镜与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详细参考《新硬件主义》);智能合约以以太坊为代表。
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合约的本质不同,分别代表着生产力、新空间、生产关系。其中,智能硬件的“空间”逻辑,包括苹果MR眼镜开辟一个新的虚拟空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则负责改造现实物理世界(现实物理世界是人的现实物理世界,换个角度,是AI的“新虚拟空间”)。
三者之间有非常缜密的内在联系,生产力的大发展,会促进空间逻辑的长足进步,生产关系能充分释放各类活力,加持生产力。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去加速建设未来的元宇宙。
除了上述的本质关系,三者之间还有逻辑关系。
AIGC与MR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AIGC,MR眼镜内的内容做不了(3D世界中每一帧的画面都是360度,靠人去做根本不可能),没有MR眼镜这一新空间,AIGC在当下移动互联网的计算平台上,是破坏性十足的存量博弈——找一个受益标的不容易,但找一个受损标的非常容易。
MR与人形机器人是并列关系。MR为用户开辟一个新的虚拟空间,3D立体、沉浸式、互动式等,较移动互联网的计算平台要高级;人形机器人改造现实物理世界。MR眼镜+人形机器人的威力巨大,它们会迫使所有的存在,不管是人、硬件,都必须构建起基于自身的数据交换能力,换句话说,一个主体(不管是人还是某样硬件)如果没有数据交换能力,未来智能科技的运行世界中,它就立马排除在外。
AIGC与人形机器人是递进关系,它们本质都是AI,是真正的AGI实现过程中的不同层次。ChatGTP背后的大模型是最初级的技术层次,比它高级的是具身智能。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具身智能通俗来讲,即AI需要一个物理装置、一个外显,可以是人的样子,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的样子。比具身智能层次更高的,未来还有两次,这里先不赘述。
智能合约作为生产关系,其实跟生产力、空间都有巨大的逻辑关系,生产关系的杠杆效应最大。
上图是我们根据五本出版物所构建出来的十年展望:
(1) 前五年是智能科技的大浪潮“潮起”阶段。
·微软领衔2023-2024年,这两年是ChatGPT持续迭代且落地去应用的两年;
·苹果领衔2024-2025年,这两年是MR眼镜真正开始起量的两年;
· 2026年是马斯克给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家庭C端的时间点,2026-2027年,甚至到2028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大爆发的两三年。
(2) 2028年之后则是后半场,代表着法律法规的规范性、约束性。
科技革命,本质上是“打土豪分田地”,任何过往几个计算平台的既得利益群体,此刻值得“紧张起来”。因为这一轮智能科技,是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几家生态级公司,正在杀入彼此的“腹地”,其竞争的烈度、对过往壁垒竞争优势的摧毁程度史无前例。
且当下的外在环境极为动荡不稳,全球任何层面都无明显的时代大红利,各行各业各公司都需要新的发展动力与空间。如无新增,亟需颠覆。客观来讲,本轮新增与颠覆都有——MR眼镜贡献新空间、人形机器人改造现有物理世界,但新增与颠覆在时间轴上有先后顺序,先新增、再颠覆,这样的牌面给所有公司带来共同的压力——能否抓住新增的机会?如何保证颠覆期的自己能平稳穿过?
以大模型为例,大模型是改变了供给方式——由人供给变成AI供给,带来的剧变,将影响方方面面,其中高毛利率的公司、具有平台优势地位的公司,在AIGC的冲击下,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是个巨大的课题。
这只是ChatGPT带来的冲击,MR眼镜、人形机器人的冲击只会更大。
此外,按照智能科技的发展趋势及特征,一方面会以冲击甚至颠覆的力度搅局当下所有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则加大两级分化。若公司是上市公司,那分化会更加明显,若能顺应智能科技的脉络及未来特征,有望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否则估值可能会持续低迷甚至是下行。
AIGC是先进生产力,基于AIGC的爆款ChatGPT背后的技术路径是“大模型”。大模型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它是软件行业的“活字印刷术”,在智能科技的这场变革中,为所有的存在提供了未来的生存契机:任何已经数字化、尚未数字化的存在,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大小强弱,均可借助于“大模型”,低成本去构建自身的数据交换能力,进而有一定的概率成功跻身于大模型的未来生态体系——智能科技的新大陆。
顺应大模型的趋势,用户、品牌企业等任何存在,均需标配数据交换能力。ChatGPT背后大模型运行法则在于可独立收敛出正确答案,但人、品牌企业先天没有数据交换能力,其运行场景中绝大多数环节也没有数据交换能力,若在大模型时代不想被淘汰,未来均将被迫要构建起数据交换能力。
再进一步,未来的现实物理世界,其空间重塑是以人形机器人为圆心,人形机器人本质是AI,它与其他硬件之间的交互需求,迫使其他硬件也被迫构建出数据交换能力。因此,人、企业、未来现实物理世界的任何硬件,都将踏上了主动或被动构建数据交换能力的征程——主动而为之,或被裹挟着被迫进化。
未来,人自身面临抉择,要么仅仅作为消费者被锁死在各类营养舱中;只要人不想被挤出供给端,就必须首先顺应新生成主义时代的趋势:更换自身的操作系统——首先顺应趋势,构建人自身的数据交换能力,虚拟数字人、脑机接口均是构建路径;其次逆向保持住人的属性,创作与显现、重建“数据交换”之外的社群。顺应趋势的过程中,人在AI眼中,与其他各类硬件终端无异,人将成为普世意义上的“终端”;同时,脑机接口改造人的硬件,与其他硬件终端终成并列关系。
但人终究与硬件终端不同,人的新操作系统,本质就是在新生成主义时代的熵减系统。新生成主义时代,是将多维粗暴压缩成一维——数据交换;解构“数据交换”,则需要构建新的“多维”,来对冲一维的粗暴。本质是熵减,即我们需要用更长的历史感,来对抗眼前波段太强的短叙事,需要一些长的叙事,给它一些结构,这种新结构,即人的新操作系统——顺应大模型趋势的同时,守住自己供给端的身份,构建出“数据交换”之外的社群。
(本文作者焦娟,《元宇宙大投资》《新硬件主义》《新IP大趋势》作者)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