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成都鸟类名录3.0》发布,经整理和审核,截至2023年3月31日,成都境内分布有鸟类22目79科566种,包含新增鸟种记录51种,其中非雀形目计有36科242种,雀形目43科324种。成都鸟类约占全国总数的39.17%(566/1445),约占四川省总数的74.77%(566/757)。
2023年初,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和成都市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等单位指导与支持下,成都观鸟会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相关学者和资深观鸟爱好者组成成都鸟类名录修订小组,开展名录修订工作。新增记录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灰胸薮鹛,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包括棕背田鸡、鹰雕、白腹隼雕、白头鹞、三趾啄木鸟、红腹山雀、云雀、褐胸噪鹛等。其中红腹山雀和灰胸薮鹛亦为中国特有鸟类。至此,成都已记录鸟类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共127种,涉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8种,中国特有鸟类23种。
据了解,成都分别于2016年和2021年编写并修订发布《成都鸟类名录2016版》(《成都鸟类名录1.0》)和《成都鸟类名录2021版》(《成都鸟类名录2.0》),分别记录鸟类466种和516种。
(资料图片)
记录审核以观察记录、论文发表和影像资料等为依据,修订小组据此进行核查和评议,最终确定名录鸟种名单。经修订小组讨论认为,原2.0版中收录的白眉蓝姬鹟缺乏充分证据支持,应为玉头姬鹟亚种的误认,因此不再保留。
声音
鸟类观察者沈尤:
生态环境好了鸟类逐年增多
“因为兴趣,我才会在观鸟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沈尤,成都观鸟会会长,随着观察的鸟类越来越多,他所观察的鸟类,也慢慢从最普通的麻雀、乌鸦,到了罕见的金胸歌鸲、白眉鸫等。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沈尤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了,不到一年时间,他和同伴们组织起了一支规模近80人的观鸟队伍。
沈尤认为,生态价值的转化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生态价值进行挖掘和提炼,从而发展旅游、教育、运动、健康等活动,既丰富了市民生活,也丰富了业态,促进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转化。
“成都从2016年发布鸟类名录1.0版,再到如今的3.0版,这些年来根据观察的结果,新增鸟类数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这说明成都的生态环境整体向好的方向在发展,有更多适宜鸟类生存繁衍的空间。”沈尤介绍。
近二十年的观鸟生涯中,沈尤还做过义务“鸟导”,曾带领中小学生学习观鸟,并将观鸟活动引入各个高校。
事实上,观鸟已经成为不少成都家庭的周末活动之一,观鸟活动兴起的背后,生态环境的改善功不可没。
从过去的浣花溪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到后来的江家艺苑、环城生态公园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沈尤介绍,现在成都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鸟类。与此同时,城市绿地的基础设施提升也为科普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青龙湖湿地公园进行了分区,将鸟岛作为鸟类的保护区,而另一些区域就可以开放出来供游人游玩。最好的状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数读成都鸟类
566种
成都境内分布有鸟类22目79科566种,其中非雀形目计有36科242种,雀形目43科324种
39.17%
成都鸟类约占全国总数的39.17%,约占四川省总数的74.77%
127种
成都已记录鸟类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共127种,涉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8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