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清代康、乾盛世,对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上至天子,下至臣民,对联被广泛使用,而且名流云集,高手如林。同时,清承明制,科举考八股骈文,书院私塾便以“对课”作为学童的启蒙课。凡略通文墨者都能成为对联的制作者,涌出大批对联大家。如纪昀、王文治、翁方纲、袁枚、郑板桥、林则徐、张之洞、何绍基等。
随看对联的发展、盛行,明清的诗话、词话、笔记、杂著中,也时见收入对联佳作。这里收集几幅清代人撰写的对联,供大家欣赏。
(相关资料图)
张若霭行书七言联:和气频添春色重;恩光长与日华新。
张若霭( 1713-1746),字景采,号晴岚。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孙、张廷玉长子,雍正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书擅画,精于鉴赏,常侍乾隆帝左右,是乾隆朝前期内府重要的书画鉴赏家、臣字款画家,《秘殿珠林》《石梁宝笈》等书的编纂者。著有《蕴真阁诗集》。
童钰隶书七言联:风清月白香开瓮;水碧山苍总咏诗。
童钰( 1721-1782),字二树、璞岩,号借庵等。浙江绍兴人。工诗善画。最爱画梅,曾刻“万幅梅花万首诗”印。书法精于隶书,遵从汉人,中规中矩。
伊秉绶隶书七言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一字墨卿,晚号默庵。福建宁化人。乾隆进士,官扬州知府。行草书由李东阳上追颜真卿,瘦劲婉转。精于隶书,学汉碑出己意,独树风气。同邓石如被称为清代碑学的两座开山鼻祖。
吴廷康篆书七言联:读书身健方为福;种树花开总是缘。
吴廷康(1799-?),字康甫,号元生等。安徽桐城人。同治十二年( 1837) 75岁尚在世。道、成间曾在浙江任县丞。性嗜金石篆刻,好摹勒古器铭文。书精篆隶,为一时名手。
李鸿章行书八言联:玉粹金和浑然元气;礼耕义种必有丰年。
李鸿章( 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官至北洋大臣。创办实业,建北洋海军,是清末名臣。
赵之谦楷书七言联:义取延和谦则吉;功资养性寿而康。
赵之谦( 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庵等。浙江绍兴人。咸丰举人,曾任江西鄱阳、奉新等地县令。博古通今,诗书画印无所不精。开清末花鸟画新风,是为海派之祖。书法初师颜体,继研北朝碑版,兼容南北,自成一家。
朱孝臧楷书七言联:十年篝火搜中秘;三泖披图认旧庄。
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古微,晚号强村。浙江湖州人。光绪进士,官广东学正。词人,善书,学唐人颜、褚,精于行楷。著《强村丛书》。
方守敦楷书七言联:风度清华晋人物;文辞典重汉都京。
方守敦(1865-1939),字常季,号盘君。安徽桐城人。猎户方氏后裔,古文家方宗诚子。他青年时期受维新运动思潮影响,不参加科举考试,曾随同吴汝纶东渡日本考察学制,回桐后力助吴创桐城中学堂。深爱乡邦文献,整理和保护了大批有价值的桐城先贤著作。著有《凌寒吟稿》《凌寒文稿》。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